多年来,楚雄高新区围绕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始终坚持“人才引领驱动”,统筹协调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聚焦生物医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等新兴产业,全方位培育、引进、用好人才,为区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精心“引”才聚智,强化“供需”精准,构筑人才强区新篇章。针对企业摸底情况,精心分析研判人才需求,通过线上引才+重点高校点对点招聘+高新区闹市区招聘、走出去招揽人才+请进来见习实习、校企合作招聘+企业自发招聘等方式,打出了一套高校招聘、闹市宣传、校企对接的引才聚智“组合拳”。2024年主动变“跟跑”为“领跑”,联合中国民主同盟楚雄彝族自治州委员会、楚雄领创人力资源产业园有限公司和楚雄招聘网共同组织高新区辖区20家企业开展“名企相约‘高新’,‘职’等你来”专场网络直播带岗招聘会,本场直播活动共发布30余条招聘信息,直观展示企业环境及待遇,吸引8000余人次观看,网友互动热烈,弹幕咨询达2000余次,有效促进了求职者与企业的精准对接,直播求职活动历时5小时,为求职者与用人单位搭建了良好的沟通桥梁,提升了招聘效率,展现了直播在就业服务中的新优势。首次组织辖区31家企业参加大理学院、楚雄师范学院、楚雄高等医药专科学校等高校举行的毕业生滇西专场招聘会7场次,组织开展春季大型现场招聘会、残疾人就业现场招聘会5场次,招聘现场3200多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收集求职者信息1500余份,截至目前,共为高新区园区64户企业发布招聘信息24期,为1600余名求职者提供相关咨询服务,成功为企业118个岗位推荐956名急需人才。
精细“育”才提质效,强化“培育”精准,构筑产业人才新力量。一是本着主动沟通、靠前服务、精心指导的原则,动员并指导辖区企业积极申报人才项目,截至目前,共成功推荐上报“兴滇英才”1人、“兴楚人才支持计划”6人、“兴楚英才”培养工程7个人才专项16人、第十四批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二是认真思谋,不断创新,着力做好园区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考核定职和评审相关推荐服务工作,助力园区高层次人才高质量发展。通过线上网络宣传、线下培训+走访,助力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进一步掌握职称评审政策、职称申报条件及流程。截至目前,共推荐辖区企业180余家申报初级、中级职称评选。经推荐申报、初步审查、专家评审等,高新区26人通过了楚雄州工程技术初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荣获工程技术初级职称。三是积极开展“高新区劳动用工指导、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技能培训”等活动3场次,受训人数达到350余人次。坚持专业化培训与常态化培训相结合,严把培训计划贴合度,坚决抵制“为培而培”,切实提升培训实效,强调培训结果评估反馈,固化结业考试和培训评价等“凡培必评”机制,巩固培训质效,同时坚持专业练兵比武,树立以赛促练的正面导向,通过竞赛储备技术人才,打造专业标杆,努力培育一支高素质产业人才。
精准“用”才促发展,强化“转化”精准,构筑产业人才新引擎。着眼重大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需要,以生物医药、新材料和新进制造为主,绿色食品、绿色化工、现代服务业为辅的“2主3辅”的现代产业体系和建立高新区人才信息库、开展招聘推介会为重点,借力“人才特区”创建,依托人才特区政策体系、产业体系、保障体系、服务体系、营商环境5大体系,出台《楚雄高新区“人才特区”10条措施》,培育“个十百千万”人才队伍。全面做好人才招引、人才培育、人才使用工作,以特区发展支持人才成长成才,以特殊政策支持人才创新创业,以特色产业支持人才创造价值,以特别保障支持人才做大做强,把楚雄高新区打造成为人才创新创业特区、梦想启程港湾、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成功吸引223名高层次人才留高新助发展,其中,223名高层次人才共获得301个人才称号,10人获得省级人才称号,107人获得州级人才称号,132人获得市级人才称号;其中,拥有“云南省知识产权人才”5人,“彝乡英才”56人、“楚雄州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42人、“兴楚英才”21人。截至目前,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标准联合验证实验室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25个,省级以上科技研发平台、孵化平台总数达34个。成功获批全州首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向区内10户科技型企业发放10笔“创指贷”贷款6649万元,技术合同成交额2.38亿元,在全州经济发展中的辐射力、带动力、影响力持续增强。